印刷术的起源——来源炫艺印刷
第1页/共1页
印刷术的起源——来源炫艺印刷
人类积存有用的知识,大约有近万年的历史。文字的产生,曾使的存留和传播跃进了一大步。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,各类印刷品的大量涌现,使有用的知识不胫而走,珍贵的典籍千载流传,使人类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。到了近代,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,促成了印刷技术 的突飞猛进,印刷的发展又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传播,从而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。
印刷术的发明,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,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。
约在1300年前,我国发明了印刷术。印刷术的发明,是我国祖先智慧的结晶,有着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。
一、文字的产生
我国的汉字是从古代的结绳、刻木记事开始的,后来经过结画记事逐渐形成了象形文字。
汉字的字体,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总在不断地变化。最早的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周朝的钟鼎文(也叫金文)。自秦朝以下,逐渐规范化,经篆书、隶书、到现今的楷书、行书和草书。
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跃进,文字的应用,使得语言信息得以准确、完整、形象地再现,给以后的刻石、刊木,以至抄书、印书,创造了便捷的条件,促进了印刷术的诞生。
二、笔、纸、墨的发明
笔、纸、墨的相继发明,为文字的存留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。
大约在印刷术发明前1000年的时候,我国就出现了毛笔,当时用兔毫作笔头,以细竹为笔杆,蘸朱砂之类的有色物料在竹简、丝帛之类的载体上涂画。毛笔涂画便捷、经久耐用,历代相传,不断改进,成为上好的书写工具沿用至今。
公元二世纪初,东汉和帝年间,蔡伦总结了前人抄造纸张的经验,采用树皮、麻头、破皮等造纸原料,制成了质地优良的植物纤维纸,人称“蔡修纸”。纸张具有轻便柔软、韧性良好、制造容易、价格便宜等优点,是十分合适的书写材料,很快地取代了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丝帛。
到了公元三世纪,我国制成了烟炱墨,这种墨用松烟和动物胶配制而成。易溶不晕,色浓不脱,非常适用于书写和印刷。
三、盖印与拓石
从印刷技术的角度来看,印章相当于印版,盖印即是印刷,而刊刻印章,则属制版。
印章,初期只作信凭之用,面积很小,通常刻的是姓名或官衔。到了公元四世纪的晋朝,出现了面积较大的印章,据典籍所载,这时已有120个字的印章。用120个字的印章盖的印,得到了应该是一篇短文的复制品了。
早期的印章,多是凹入的反写阴文,印在泥土上,得到的是凸起的反写阳文印章,印在纸上得到的是白地黑字的正写文字。这种从反写阳文取得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,已经孕育着雕版印刷术的雏形。
拓石是印刷术发明的另一渊源。
春秋以前,在石碑上镌刻文字,民间已广为流传。春秋以后,石碑刻字技术相当娴熟,秦始皇出巡时,到处刻石记功。到了公元175年(汉灵帝熹平四年),中郎蔡邕奉命书写儒家经典,并使人刻了46块石碑,这就是著名的《熹平石经》,然后用拓刷的方法把石碑上的字拓印下来,称为碑帖,可当书用或校正经文。显然,盖印与拓石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印刷术的发明,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,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。
约在1300年前,我国发明了印刷术。印刷术的发明,是我国祖先智慧的结晶,有着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。
一、文字的产生
我国的汉字是从古代的结绳、刻木记事开始的,后来经过结画记事逐渐形成了象形文字。
汉字的字体,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总在不断地变化。最早的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周朝的钟鼎文(也叫金文)。自秦朝以下,逐渐规范化,经篆书、隶书、到现今的楷书、行书和草书。
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跃进,文字的应用,使得语言信息得以准确、完整、形象地再现,给以后的刻石、刊木,以至抄书、印书,创造了便捷的条件,促进了印刷术的诞生。
二、笔、纸、墨的发明
笔、纸、墨的相继发明,为文字的存留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。
大约在印刷术发明前1000年的时候,我国就出现了毛笔,当时用兔毫作笔头,以细竹为笔杆,蘸朱砂之类的有色物料在竹简、丝帛之类的载体上涂画。毛笔涂画便捷、经久耐用,历代相传,不断改进,成为上好的书写工具沿用至今。
公元二世纪初,东汉和帝年间,蔡伦总结了前人抄造纸张的经验,采用树皮、麻头、破皮等造纸原料,制成了质地优良的植物纤维纸,人称“蔡修纸”。纸张具有轻便柔软、韧性良好、制造容易、价格便宜等优点,是十分合适的书写材料,很快地取代了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丝帛。
到了公元三世纪,我国制成了烟炱墨,这种墨用松烟和动物胶配制而成。易溶不晕,色浓不脱,非常适用于书写和印刷。
三、盖印与拓石
从印刷技术的角度来看,印章相当于印版,盖印即是印刷,而刊刻印章,则属制版。
印章,初期只作信凭之用,面积很小,通常刻的是姓名或官衔。到了公元四世纪的晋朝,出现了面积较大的印章,据典籍所载,这时已有120个字的印章。用120个字的印章盖的印,得到了应该是一篇短文的复制品了。
早期的印章,多是凹入的反写阴文,印在泥土上,得到的是凸起的反写阳文印章,印在纸上得到的是白地黑字的正写文字。这种从反写阳文取得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,已经孕育着雕版印刷术的雏形。
拓石是印刷术发明的另一渊源。
春秋以前,在石碑上镌刻文字,民间已广为流传。春秋以后,石碑刻字技术相当娴熟,秦始皇出巡时,到处刻石记功。到了公元175年(汉灵帝熹平四年),中郎蔡邕奉命书写儒家经典,并使人刻了46块石碑,这就是著名的《熹平石经》,然后用拓刷的方法把石碑上的字拓印下来,称为碑帖,可当书用或校正经文。显然,盖印与拓石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第1页/共1页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